新聞動態 News
國產科學儀器:我的春天還遠么?
點擊次數:2178 發布時間:2016-09-07
國產科學儀器:我的春天還遠么?
我們在看到這前所未有的契機時,不能忽略中國市場已經成為跨國儀器公司競相爭奪的"肥肉"。且國內高檔儀器在穩定性和可靠性上還有相當差距,未來五年是中國儀器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倘若不把握住這個機遇,整個行業都可能覆沒,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秘書長劉長寬
科學家王大珩曾經指出:"機器是改造世界的工具,儀器是認識世界的工具。"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提供的一項數據顯示:目前在我國,高檔科學儀器90%、甚至100%的市場份額被國外品牌占據,國產儀器在國內占領的只是中低檔產品市場。即使是中低檔產品市場,"也面臨著國外品牌的市場沖擊力"。
"要破解中國工業化進程的諸多障礙,儀器行業的發展是必然的支撐。"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秘書長劉長寬如是說。
市場由誰定價?
"國內儀器行業最近10年發展迅速,但是高端儀器市場仍是國外產品占據壟斷地位。"儀器學會秘書長吳幼華告訴記者。
有統計數據表明,歷屆諾貝爾自然科學獎項中,有68.4%的物理學獎、74.6%的化學獎和90%的生物醫學獎是借助各種先進的科學儀器完成的。但在我國,"90%以上的高端科學儀器仍然依靠進口"。
劉長寬表示說:"這樣的現狀,是一個讓行業憂心的沉重話題。"但正是因為這樣的窘迫現狀,才造就了"國產儀器決定市場價格的事實"。
另據了解,我國款擁有自有知識產權的快速便攜式光譜儀PORS-15走出普析通用的研發實驗室之后,即被廣泛應用于農業、食品、衛生檢驗、疾控、生命科學、環境保護、地礦以及一些新興科技行業,"該項產品同樣改變了同類產品由國外儀器定價的市場狀況"。
內外交困的突圍之路
"國產儀器在某些領域已經成果顯著,但是仍在內外夾困的環境中舉步維艱地生存。"蘇巖松表示,每每接受采訪,都"覺得這個話題很痛心"。
儀器儀表學會提供的另一項數據,證實了蘇巖松的觀點。農業部在"十一五"期間裝備了近千個縣級農產品質量檢測站的試點工程中,90%以上的檢測設備來自國外,"其余10%也只是國產的瓶瓶罐罐,在整個檢測項目工程中只處于輔助地位",劉長寬也很痛心,"這樣的檢測級別,國產儀器完全可以做到,但是很多招標項目,都沒有國產儀器的話語權。"
"認識的誤區,是制約國產儀器發展的重要瓶頸"。儀眾國際傳媒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國產儀器在10年前因為市場供需極不平衡,的確存在很多粗制濫造的產品,現在多數企業已經著力打高科技含量的產品,但是很多企業甚至機關部門一直停留在'國產儀器質量不過關'的定勢思維里。"
此外,作為儀器行業一塊大蛋糕的國內招標和政府采購項目也沒有給予國產儀器應有的政策傾斜,甚至是向國外產品傾斜。"政府采購的臺階限制、在規定時間內將采購經費花完的壓力以及一些業內專家受某種利益驅使對國產儀器的否定,很多采購單位被迫選擇了國外儀器。這不僅造成了行業的過度消費,也在相當程度上導致了行業的畸形發展。"吳幼華表示說。
事實上行業的畸形發展,才真正影響了行業總體水平的發揮。劉長寬介紹說,除少數骨干企業外,大多數企業走的是低成本擴張的路子。低成本擴張主要依靠廉價的勞動力,進入門檻較低,因而容易引起無序競爭,同時也影響企業對技術投入、人才吸收培養及售后服務提升的緊迫感。
痛定思痛之后,或許,"國產儀器將迎來行業發展史上的時機"。
尤其讓人興奮的是,"質檢、環保、衛生、農業等行業對儀器設備的需求大幅增加,為國產儀器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和難得的機遇"。談及行業未來,蘇巖松的臉上開始閃爍自信的笑容,"我們會利用自身優勢搭好這班車。"
除卻市場需求,一個更令人欣慰的現象是科技部、發改委、工信部等相關部門已經明確表示將加大對行業發展尤其是自主創新品牌的支持力度。據了解,未來5年,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在對科學儀器的研發投入方面,資金就由之前的1億元增加到10億元,"這種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且相關部門設立了眾多研發專項,其中包括科技部擬設立的"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和國家自然基金委設立的"重大科學儀器裝置研究專項"等。
"我們在看到這前所未有的契機時,不能忽略中國市場已經成為跨國儀器公司競相爭奪的'肥肉'。且國內高檔儀器在穩定性和可靠性上還有相當差距,未來五年是中國儀器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倘若不把握住這個機遇,整個行業都可能覆沒。"劉長寬強調說,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秘書長劉長寬
科學家王大珩曾經指出:"機器是改造世界的工具,儀器是認識世界的工具。"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提供的一項數據顯示:目前在我國,高檔科學儀器90%、甚至100%的市場份額被國外品牌占據,國產儀器在國內占領的只是中低檔產品市場。即使是中低檔產品市場,"也面臨著國外品牌的市場沖擊力"。
"要破解中國工業化進程的諸多障礙,儀器行業的發展是必然的支撐。"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秘書長劉長寬如是說。
市場由誰定價?
"國內儀器行業最近10年發展迅速,但是高端儀器市場仍是國外產品占據壟斷地位。"儀器學會秘書長吳幼華告訴記者。
有統計數據表明,歷屆諾貝爾自然科學獎項中,有68.4%的物理學獎、74.6%的化學獎和90%的生物醫學獎是借助各種先進的科學儀器完成的。但在我國,"90%以上的高端科學儀器仍然依靠進口"。
劉長寬表示說:"這樣的現狀,是一個讓行業憂心的沉重話題。"但正是因為這樣的窘迫現狀,才造就了"國產儀器決定市場價格的事實"。
另據了解,我國款擁有自有知識產權的快速便攜式光譜儀PORS-15走出普析通用的研發實驗室之后,即被廣泛應用于農業、食品、衛生檢驗、疾控、生命科學、環境保護、地礦以及一些新興科技行業,"該項產品同樣改變了同類產品由國外儀器定價的市場狀況"。
內外交困的突圍之路
"國產儀器在某些領域已經成果顯著,但是仍在內外夾困的環境中舉步維艱地生存。"蘇巖松表示,每每接受采訪,都"覺得這個話題很痛心"。
儀器儀表學會提供的另一項數據,證實了蘇巖松的觀點。農業部在"十一五"期間裝備了近千個縣級農產品質量檢測站的試點工程中,90%以上的檢測設備來自國外,"其余10%也只是國產的瓶瓶罐罐,在整個檢測項目工程中只處于輔助地位",劉長寬也很痛心,"這樣的檢測級別,國產儀器完全可以做到,但是很多招標項目,都沒有國產儀器的話語權。"
"認識的誤區,是制約國產儀器發展的重要瓶頸"。儀眾國際傳媒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國產儀器在10年前因為市場供需極不平衡,的確存在很多粗制濫造的產品,現在多數企業已經著力打高科技含量的產品,但是很多企業甚至機關部門一直停留在'國產儀器質量不過關'的定勢思維里。"
此外,作為儀器行業一塊大蛋糕的國內招標和政府采購項目也沒有給予國產儀器應有的政策傾斜,甚至是向國外產品傾斜。"政府采購的臺階限制、在規定時間內將采購經費花完的壓力以及一些業內專家受某種利益驅使對國產儀器的否定,很多采購單位被迫選擇了國外儀器。這不僅造成了行業的過度消費,也在相當程度上導致了行業的畸形發展。"吳幼華表示說。
事實上行業的畸形發展,才真正影響了行業總體水平的發揮。劉長寬介紹說,除少數骨干企業外,大多數企業走的是低成本擴張的路子。低成本擴張主要依靠廉價的勞動力,進入門檻較低,因而容易引起無序競爭,同時也影響企業對技術投入、人才吸收培養及售后服務提升的緊迫感。
痛定思痛之后,或許,"國產儀器將迎來行業發展史上的時機"。
尤其讓人興奮的是,"質檢、環保、衛生、農業等行業對儀器設備的需求大幅增加,為國產儀器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和難得的機遇"。談及行業未來,蘇巖松的臉上開始閃爍自信的笑容,"我們會利用自身優勢搭好這班車。"
除卻市場需求,一個更令人欣慰的現象是科技部、發改委、工信部等相關部門已經明確表示將加大對行業發展尤其是自主創新品牌的支持力度。據了解,未來5年,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在對科學儀器的研發投入方面,資金就由之前的1億元增加到10億元,"這種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且相關部門設立了眾多研發專項,其中包括科技部擬設立的"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和國家自然基金委設立的"重大科學儀器裝置研究專項"等。
"我們在看到這前所未有的契機時,不能忽略中國市場已經成為跨國儀器公司競相爭奪的'肥肉'。且國內高檔儀器在穩定性和可靠性上還有相當差距,未來五年是中國儀器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倘若不把握住這個機遇,整個行業都可能覆沒。"劉長寬強調說,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下一篇:傳感器產業:或將轉向服務性制造